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资讯

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

发布时间:2013-9-17 16:01:56 浏览次数:

  电子政务的策略,是从各国的实践中归纳出来的“概论”,从行政生态学研究角度,我们不对它进行好或坏的价值判断。我们只关心某种具体策略“是否适用于另一个不同的场合”。一个具体的电子政务策略,只有适合“特殊场合”的具体国情,我们才对它判断为“好”,否则就要判断其为“坏”。随着一国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行政系统的策略选择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好与坏的判断,也是与时俱进的。

  什么是行政环境

  行政环境就是政府管理的环境,它是指围绕行政活动和行政现象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是各种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客观因素的总和。 宏观行政环境即通常所说的国情,包括国际的社会、自然环境和国内的社会、自然环境,它是行政环境的基础,对行政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管理与行政环境的关系是双向的、辨证的。一方面,行政管理都处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并受到行政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什么样的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必须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由于行政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行政管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从客观的行政环境出发;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对行政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可以改造行政环境,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好,要么使行政环境变坏。

  依据这种理论,我们研究电子政务与行政环境的关系就会发现,经济要素在各种环境要素中,对电子政务的影响最大。

  行政环境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环境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水平,具有决定性影响。表现为,不同的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生产方式不同;不同生产方式,社会组织形式不同;不同社会组织形式,政府组织结构不同。

  第一, 不同现代化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国家,生产方式阶段不同。高收入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意义上的现代化,正向后工业社会生产方式转变;中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处在实现工业化意义的现代化过程中,一般处在向工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变之中;低收入国家往往是农业国,农业生产方式还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

  第二, 不同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社会组织方式。是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兴起而兴起的;是随工业生产方式兴起而普及的;是与农业生产方式相伴随的。

  第三, 社会组织方式决定政府组织结构。在主要经济体中广泛存在农业家族式组织的社会之中,政府改革主要还集中在从家长制向科学管理转变上。

  
  一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与其经济要素水平,呈现高度正相关性。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更难能的是,这个规律不仅对于组间比较适用;在组内(每组组内一般都跨两个发展阶段)比较也适用。即同一收入组内,经济要素水平高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较高;经济要素水平低的,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策略水平低。而其它三个环境要素(沟通网、创新基础和人力资源),只在组间比较存在类似规律;组内比较不存在类似规律。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策略,作为一种行政系统的决策,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合理性,不光不是决策者个人或集体主观决策单方面决定的,甚至不是行政系统自身单方面决定的,而是要求系统选择与行政环境实现高度统一,才能达到的。

 

联系方式
QQ:249168441
联系电话:029-89381912    13891999785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天谷八路156号软件新城研发基地二期A1栋406室
2009- 2020 西安千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11005413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3100     本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