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专业知识和先期规划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对需求认识不清。为了回避责任问题,在认识不清的情况下,有关人员往往不按照需求和性价比选型,而是选择购买最好的,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实用心态让位于以超前消费为导向的免责心态。从而挤占了其他方面的资金,形成了资金不足情况下的资源浪费现象。这就影响了推动电子政务项目的力度。
统筹考虑资源分配
电子政务建设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参与方目标一致,信念坚定,战略清晰,并且组织有力,实施审慎。思想认识统一、制度稳定合理是保障电子政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负责电子政府的整体规划、项目管理等,并在财政上进行审计和监管,保证有关的资金不被挪用或滥用。
建议采用灵活的投入方式,引进资源自行建设和依托外部力量建设并重。加强政府、咨询机构、企业间的合作,政府以规划为目的,经费为杠杆加强宏观管理,遵循政府推动、联合共建、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原则,鼓励社会有序投入和竞争。这不仅能够解决政府部门力量单薄的问题,也有利于节约费用,调动社会积极性,拉动产业发展。
在投资分配上,需要树立电子政务系统生命周期观念、考虑到系统和人的互动关系来合理分配资源。通过对投入产出的研究,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考虑系统整个生命周期投资、管理和安全问题;结合效能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保障措施。加强对标准规划咨询等软性支撑环境、软件及数据、国产产品的投入。采用引导目的推动政府采购政策的贯彻。政府通过政策法律目的设置政策门槛,通过技术标准设置技术门槛,通过财政补贴和采购招标目的鼓励政府部门使用国产软件,限制垄断行为。
实施中要进行项目制管理,对需求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监理、评估验收等环节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成本,保证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质量、进度。